500_80px;
0931-4630065 热线服务时间:9:00-18:00
1600_270px;
物流技术
国际物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物流技术 > 国际物流
对德国物流园先进发展模式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3/8/7 13:21:52
经济规模大。德国现代物流业从服务于制造业和国际贸易起步,依托高度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设施和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立的复合型服务产业,近年来保持了年均3%~7%的增长速度,远高于GDP年均1.3%的增速。目前,德国物流业规模产值达到3000亿欧元,企业数量达到6万家,吸纳就业人口500万,占就业人口的1/7。产业构成也由传统的运输、仓储管理发展到涵盖物流信息处理、软件开发、物流流程设计和物流咨询服务在内的众多领域,被人们称为“第三利润源泉”,成为德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企业规模大。德国物流业伴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经历了从分散到集中,再到专业化的发展过程,逐步从流通和制造业中分离外包,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传统的交通、仓储资源,形成独立产业类型,专业物流、物流咨询、增值服务等多个物流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并形成了德国敦豪快递服务公司(DHL)、德莎物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德莎公司)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在为制造业服务的专业物流领域,德莎公司拥有仓储面积100万平方米,车辆7300辆,员工人数15000人。



网络规模大。德国高度重视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物流园区普遍建设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连接和转运设施,形成将传统分散、独立的公路、铁路、水上等运输资源有效整合的系统,实现铁路与港口、码头和公路场站的无缝对接,方便了货物的转运,降低了不同运输方式转换的成本和运营风险,为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灵活性创造了条件。



德国物流园的“先”:管理、技术和理念



管理方法领先。德国将物流业定位为高技术产业,高度重视物流技术创新和物流基础研究,鼓励将JIT(JustInTime,同期化)、JIS(JustInSequence,同序化)、SMI(SupplierManagedInventory,供应管理库存)、精细物流、闭环物流等先进方法论运用于生产,在大型建筑等项目中创新和应用新的物流方法,支持物流流程设计和物流管理咨询服务等专业管理服务发展。



技术水平先进。德国重视推广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发展模式,物品无论是进入工厂、商店、建筑工地还是仓库、码头、配送中心,都通过集装单元、托盘和各种装卸搬运、输送机械以及专用车辆等实现。由于标准统一,这些工具和设施在欧洲大部分地区都可以通用,加上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物流效率显著提高,物流费用大幅降低。



发展理念超前。德国物流园区在发展的过程中率先引入绿色物流概念,注重全过程监控,通过改革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管理等物流环节,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如注重逆向物流,实现垃圾、饮料瓶、旧电器、轮胎、汽车等回收利用;运输过程中大量采用厢式车辆,保证途中不出现撒落;对于城市中心的货物运输,政府鼓励采用电动车辆和混合车辆,并给予补贴;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运输组织,对不同物流企业的货物重新组合,增加满载,减少空驶;对多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超过300公里运输距离,就要考虑铁路或水运;物流园区内的洗车污水处理后循环使用,不排入江河;物流园区内绿色面积不少于20%,不出现裸土;物流园尽可能建在城市近郊,不仅交通便捷,有利于货物集散,而且能够缓解中心城市的运输压力,减少城市中心的碳排放等。



德国物流园的“略”:筹建、规划和推进



尽早谋划。在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就开始谋划建设发展物流业,并逐渐承担起促进区域内商品顺畅流动、联通东西欧经贸交往的角色。随着物流业所带来的影响,德国愈加认识到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性,随后在全国谋划了44个物流园区,截至目前已建成35个。尽管德国经济近年来发展迟缓,但其物流行业走在了欧洲乃至全球的前列。



科学规划。科学发展,规划先行,自1980年制定在全国建设44个物流中心的规划后,德国就开始着手布局建设公路、铁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形成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在交通枢纽处,政府主导投资建设物流园区。几十年来,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沿用该规划,积极做好选址、征地工作,并负责物流中心地面以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连通物流中心的道路、铁路的建设,同时通过政策调整引导企业从事专业物流业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有序推进。任何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引导。为加快物流业的发展,德国对物流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应用十分重视,政府对科研机构给予资助,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保持全球竞争优势。为适应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德国政府针对基础设施及装备制定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针对安全和环境制定强制性标准,引导行业协会对各种物流作业和服务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制定物流用语标准、物流从业人员资格标准等,保证物流活动的顺利进行。



我国物流园的“鉴”:规划、政策、标准和优化



科学规划。各级政府应该统筹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各级物流规划的可操作性,国家应尽快出台《全国物流规划》,确保园区的发展有理可依、有据可循。首先要进一步明确细化各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使各种物流园区互为补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物流系统。其次要保证建设规模适宜,既不能盲目投资、贪大求全,也不能不顾市场的需求和发展,一味求小,造成资源浪费。再其次要选好合适的地点,最好是在较为方便的交通枢纽、货物聚散中心的基础上建设,同时还应该考虑紧随而来的繁荣商贸活动,选择在充足商流的交通枢纽地方。



政策支持。对物流产业在土地、税收、融资、信贷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降低物流企业的土地开发费用,减轻物流企业的税费负担,有效解决物流企业的重复纳税问题,实施积极的投融资政策,制定鼓励引导市场主体投资物流产业的政策。对于基础性、公益性的物流基础设施,各级政府应当采取贴息贷款、投资参股、租赁经营等多种方式增加投入。



制定标准。对于物流标准化体系、物流统计信息体系、物流基础理论研究、重大物流规划项目论证、重大物流技术推广、物流人才培养等问题,政府应委托大学、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介入相关工作,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尽早制定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产业及物流园区的设立标准和条件,以指导物流产业及物流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制度优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和经营治理体制,制定新的物流法规和规则,制止行业保护、地区封锁以及有碍公平竞争的行为,加强政府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协调,运用良好的市场调节机制,达到整合各种物流资源的目的。尤其要重点加强大交通环境的监管,清理交通罚款及收费项目,严查违法违规乱罚款行为。



我国物流园的“行”:布局、基建、集聚、服务和生态



强布局。产业布局是一项涉及多层次、多目标、多部门、多因素影响的经济战略部署,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各园区在制定园区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园区产业特色、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产业配套和发展优势,统筹优化园区空间布局,突出主导产业。要强化区域经济联动、产业协作发展意识,促进园区建设与产业发展尤其是优势产业发展接轨,形成园区支撑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强化园区定位、园区定位催化园区功能、园区功能推动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



强基建。加强园区水、电、路、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大力推进园区铁水联运、公铁联运、公水联运等多式联运设施建设,注重引入铁路专用线,完善物流园区的疏港公路、铁路等周边通道。提高仓储、中转设施建设水平,加快推广立体仓库、多层楼库等仓储设施,改造装卸搬运、调度指挥等配套设备。推广甩挂运输方式、集装技术和托盘化单元装载技术。加强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推广使用电子数据交换、货物跟踪、智能交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物流设施和装备,提升园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打造高位承载平台。



强集聚。产业的集聚必须有企业的集聚,必须有服务的集聚,必须有先进的装备制造业产业。作为园区的运作者,应充分结合自身园区特点,在原有产业基础上,瞄准国内外百强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加强上下游关联企业的招引工作,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打造产业集聚效应。



强服务。要进一步提供政务、商务、信息等增值服务功能,不断加强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相关机构的对接,为入驻企业提供必要的工商注册、税务服务、车辆检测及通行管理、报关、质检等“一站式”综合政务服务;不断拓展供应链设计、管理咨询、金融、保险、贸易会展、法律等商务服务功能。



强生态。引入绿色物流概念,将发展绿色物流作为工作的重要抓手,鼓励企业开发节能型物流装备、发展再生能源,减少仓储和配送中心的能源消耗;引导和鼓励企业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和低能耗运输工具,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减少车辆空载率;注重废旧物品和污水回收处理等。
100_100px;
100_100px;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物流行业协会 陇ICP备19003948号 技术支持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6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