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_80px;
0931-4630065 热线服务时间:9:00-18:00
1600_270px;
物流商情
物流商情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物流商情 > 物流商情
学习贯彻二十大| 从“十八大”到“二十大”看物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22/11/5 21:44:17
  二十大总结
  二十大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党和国家的历史性成就以及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科学绘制了未来五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的宏伟蓝图,从经济、科教、民主、法治、文化、民生、生态、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新时代党建12个方面谈了未来发展的具体措施,其中物流相关内容产业链供应链被提到两次,并且再次提到交通强国,可见物流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

  从“十八大”到“二十大”物流地位逐渐提升
  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总书记关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指引下,从“十八大”到“二十大”这十年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产业地位不断提升。


  二十大报告物流相关内容解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两提产业链供应链,分别在第四章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第十一章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供应链的关注从以往微观的企业层面提升到产业层面,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层面, 并且再次提到交通强国建设。
  1、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二十大报告在第四章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供应链韧性” (Supply Chain Resilience)的概念最早是在2003年由Rice和Caniato教授提出,其正式定义Christopher和Peck教授在2004年首次提出,将供应链韧性定义为“供应链受到干扰后能够恢复到其原始状态或更加理想状态的能力”。随后,供应链韧性的其他定义也陆续被提出,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定义为“供应链对潜在的突发事件的事前准备、在中断发生后的快速响应并从中恢复的适应能力”。
  对供应链的关注从微观的企业层面提升到产业层面,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对全球的生产贸易活动造成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在逆全球化思潮影响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西方一些国家针对关键技术和领域的打压力度明显加大,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在许多领域依然面临“卡脖子”“断供”等威胁。
  其次,产业链供应链外迁风险增大,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时期,我国经历了由工业化向经济服务化阶段的过渡,国内一些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外迁趋势渐露端倪。最后,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尚存在部分领域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技术和设备、关键基础材料严重依赖进口,质量技术基础不完善、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缺失等问题,造成我国对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掌控力较弱,局部受阻或断裂的风险较大。
  2、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第十一章节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明确提出: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涉及多个方面,比如重要原材料、零部件、中间产品、产成品供给明显不足或中断;核心技术受到他国封锁或限制;重要交通与物流通道受阻;支付受制于人或中断等。当前,受地缘政治、贸易摩擦、外交冲突、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危机以及国家竞争等因素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增大。保障重点领域产业链安全、供应链安全,不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已经成为重大战略任务。
  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层面,与粮食、能源资源安全并列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国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巨大冲击,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成为各国的重要战略目标。同时在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等浪潮影响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加速重构,主要发达经济体比如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均从战略层面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建设,国家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已演变成高技术产业与供应链的竞争。
  二是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需坚持稳字当头,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经济良性循环的基础,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三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意味着关键生产环节的自主可控,目前我国在多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重大装备的整机设计、制造、运行上已经实现了国产化和自主可控。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些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仪器和计量设备和少数整机领域仍然存在瓶颈和短板,特别是芯片、操作系统、工业软件、仪器和计量设备、基础材料、高档数控机床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渗透性,其存在的瓶颈和短板影响广泛。在国际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掌握产业链关键环节或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独立解决产品、技术等方面“卡脖子”问题,能有效防范产业链关键环节风险,在面临外部产品、零部件或技术等断供、断链冲击时,迅速恢复,稳定运行。 
  3、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二十大报告在第四章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二十大再次提出了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也是重要服务性行业,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交通支撑实体经济降本增效的能力也将不断提升。根据交通强国的建设要求,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到2050年全面建成交通强国,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 交通运输是承担物流总量最大、衔接物流环节最多、服务市场范围最广的物流关键环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主体。
  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且内部要求不断提升的形势下,现代物流发展面临新要求:一是“双碳”发展目标对于交通运输尤其是公路货运的新要求;二是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的现代流通体系的新要求;三是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要求;四是推动产业梯次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五是经济复苏和供应链安全的新要求;六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人民消费升级的新要求。
  物流行业的四大机遇
  从“十八大”到“二十大”,物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凸显;物流设施地位提高,确立了物流基础性、战略性、准公益性的地位;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关注从企业微观层面上升到产业层面、国家安全层面。从现代物流业取得成就来看,我国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了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多种运输方式为通道,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园区、多式联运场站、城市配送中心、物流末端网点等为支撑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了“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社会物流总额由2012年的177.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35.2万亿元,年均增长达到7.2%,成为全球最大物流市场。从趋势上来看,未来我国物流业将持续上行发展,迎来四大发展机遇。
  1、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供应链创新及应用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大有可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法,最早出现于2015年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会议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十九大大会召开前夕国务院正式发布了我国首个供应链政策——《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这一政策的发布,也为物流业降本提效提出了新的思路。意见明确指出,加快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二十大报告在第四章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现代供应链作为连接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桥梁和纽带,发展现代供应链,有利于运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和模式来替代过去低效粗放的运营模式,促进降本增效,优化供给结构、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两极分化,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偏低,如何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成为各企业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2、物流基础设施升级作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具有长期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首次将物流与公路、铁路电力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并列,物流设施地位提高,确立了物流基础性、战略性、准公益性的地位。
  二十大报告在第四章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指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中明确了现代化基础设施的五大方向,其中就包括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 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码头、管道、货运场站、物流园区、中转分拨中心、快件处理中心、邮政网点等硬件是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大型数据库、互联网平台等软件也是基础设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和结构优化是持续性的,具有长期机遇。
  3、数字化转型,物流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促进物流企业降本增效,驱动企业更好发展
  此次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提到数字中国就不得不提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新形态必不可少的“三驾马车”:技术、要素及设施。技术即数字技术,要素即数字化的信息和知识,设施即现代信息网络。数字经济的发展由产业数字化支撑,而产业数字化则是由企业数字化转型来实现。当前,与其他行业相比物流业整体数字化程度偏低,中小企业多,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4、与交通业、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交通运输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主体,物流业与交通业的深度融合能解决交通枢纽与物流园区布局不衔接,多式联运和供应链物流发展滞后,运输标准化、信息化及规模化水平低的问题,实现提质、降本、增效。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国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形势下,物流业还需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结合新兴技术,利用智慧物流助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引领行业创新发展。今年10月工信部确定杭州、武汉、成都、宁德等12个城市为首批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树立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标杆,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物流桃园



100_100px;
100_100px;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物流行业协会 陇ICP备19003948号 技术支持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6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67号